俄罗斯人均收入首被中国超越 俄媒解读四大原因
俄罗斯媒体近日报道称,俄罗斯平均月工资因卢布汇率暴跌而减少为3.3万卢布(人民币约3200元),这导致俄罗斯人的收入历史上首次少于中国人了。俄媒将国内经济问题归结于四大原因,而中国专家对卢布暴跌早在年初就有过分析,其中一些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卢布暴跌 俄罗斯人收入输中国
据报道,2014年初,俄罗斯人均月收入为900美元。2015年中期,其工资约为3.3万卢布(确切的统计数据将于年终公布),以65卢布兑1美元的中间汇率换算,这大致相当于500美元。
俄媒称,在10年前,月薪300美元在中国即便不算丰厚,也属正常。但事易时移。中国居民实际收入10年间增长近150%,去年增加了12%。
实际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程亦军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文章记述,最近两年来,卢布的市场表现始终不佳,汇率总体呈逐季下行态势,持续贬值是大概率事件,市场人士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而进入2014年之后,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卢布汇率出现持续下降,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也随之日渐增强。当时为了阻止卢布汇率非理性下跌,同时缓解通胀压力,俄罗斯中央银行先后于3月、4月、7月和10月多次提高基准利率,并且相应上调了存款利率和回购利率。然而,卢布持续贬值的状况却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就在当年12月12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再次宣布加息后3天,卢布汇率便如过山车一般骤然下挫,单日最大跌幅超过10%,创下自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单日最大下降纪录。
而到了2015年的9月14日,美元兑卢布为67.24,卢布较之2014年最高点下挫逾50%。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人收入输给中国也就不奇怪了。
国内经济停滞是卢布暴跌根本原因
卢布为何如此暴跌?程亦军在自己的文章中将俄罗斯卢布2014年下跌的原因归结为美元恢复强势、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取消汇率走廊限制措施、国际投机资本推波助澜等。但他将惨淡的国内经济形势归为卢布汇率暴跌的根本原因。
在程亦军看来,如果不是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社会各界对其前景缺乏信心,上述任何因素都不足以造成卢布如此大幅度地贬值。
这与俄媒新近的观点不谋而合。俄媒称,2003-2008年俄罗斯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7-7.5%,但遭遇危机后增速显著放慢,到2013年降至1.8%。其结果是,工资增速也放缓了,最近一年半,工资比整个经济滑坡得还要厉害。
相反,在俄媒看来,中国工资的上涨既是与经济增速,也是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2005-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9%。同时,这10年来,中国生产率每年扩大近18%,已经不符合低收入水平国家的通常特点了。
俄媒分析生产率低四大原因
那么俄罗斯经济为何陷入困境呢?除了外部原因和国际环境,俄罗斯媒体认为是由于其国内企业对产业升级和服务行业的投资进展缓慢只需看看工业机器人市场最近的数据即可: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采购中占据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其经济规模约占全球的15%),俄罗斯的采购量仅占1%,低于其在全球GDP中的比重(根据计算方法不同,在1.5%至2.5%之间)。
俄媒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四个原因:首先,产业升级费用高昂,如今由于制裁,投资总体上将会是问题。投资占俄GDP的比例为20%多一点,而中国的这一比例达到45%。
其次,俄罗斯没有正常的产业升级融资机制,如减轻专项税负。
第三,俄罗斯拥有大量来自独联体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对企业来说使用这些劳动力要比产业升级划算得多。常言道,基建工程营的两个士兵可以代替一台挖土机。
最后,产业升级必将减少就业岗位,而失业率上升肯定会使俄失去长期以来精心维持的稳定。这种局面完全不是政府需要的,因此它不太鼓励企业朝这个方向努力。
俄媒几乎是有些无可奈何地说,无论如何低工资既是问题也是机遇,这意味着过去设在其他国家的生产部门可能迁至俄罗斯,从而推动俄经济增长。同时报道还建议,为摆脱困境,国家应开展改革以支持经济增长。
俄罗斯给中国的启示:外储和行政干预不可少
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带给中国什么启示呢?对此程亦军在今年4月观察卢布表现时曾做了如下总结,目前这仍然值得我们反思自省。
第一,这场危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金融市场的动荡较之以往明显增多,发生大规模风潮的概率和频率也明显增加。金融管理当局必须牢固地树立风险意识,超前研究各种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应急预案以备不测。
第二,这场危机再次证明,为了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维护金融秩序,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适当充裕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
第三,应当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市场形势慎重科学地使用利率杠杆。在平抑卢布汇率风波的过程中,俄罗斯政府曾经几乎是不间断地连续提高利率,将基准利率推高到不可思议的17%。从现实效果来看,加息的后果只是加大了银行和企业的经营成本,并没有起到遏制汇率下跌的作用。
第四,治理金融险象仅靠单一手段难以奏效,打组合拳成功的概率显然更高。当俄罗斯汇率风潮突起之时,其邻国白俄罗斯也面临着大体相同的形势,而白俄罗斯政府采取了提高利率、新增设外汇购置税、要求所有出口商将外汇收入中的50%兑换成白俄罗斯卢布。虽然白俄罗斯的金融基础和经济形势并不比俄罗斯好,但是通过有效的治理却避免了像俄罗斯那样的汇率灾难。
第五,市场治理要从实际出发,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但不应拘泥于此,关键时刻可以考虑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俄罗斯政府始终采取的是市场调节的做法,而没有动用行政手段,而这使它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
第六,避免在关键时刻出台敏感性强的改革措施,以免给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形成误导。俄罗斯中央银行于2014年11月10日宣布的取消卢布汇率走廊限制的改革措施。无论蔨***?市问疲?故^***?谛问疲?疾皇屎显谀歉鎏厥獾氖奔浣诘阃瞥稣庋?恼?撸?峁?蟮剂耸谐。?泳缌寺?急嶂怠U飧鼋萄凳鞘?植彝吹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