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皮毛畜禽市场网

皮毛畜禽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皮毛畜禽资讯

河北南宫:小毛球暖融融

时间:2019-01-03 来源: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通过镇里组织的技术培训,现在我每天能缝制毛球500个,每个毛球5分钱,每天能挣25元钱,而且工资都是现结,贫困户的帽子很快就要摘掉了!河北省南宫市垂杨镇宋连寨村57岁的郁双兰高兴地说。   郁双兰因患心脏病行动不便,失去收入来源。从8月份开始,在垂杨镇政府引导、帮扶下,她每天都到村里的扶贫小院去缝毛球,晚上还可以拿一部分回家,再加班挣点钱。   在南宫市宋连寨村的毛球扶贫小院里,宽大的案台边,13个中年妇女手持针线,正在紧张忙碌地缝制毛球。毛球是一种时尚的生活装饰品,其加工不仅无污染、零排放,而且具有劳动强度低、易操作、操作工艺简单的特点,无论是年纪大的老年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病人,都能在自家炕头上加工操作。毛球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和生活家居,市场前景广阔,是一项非常适合于大部分贫困户用来脱贫致富的好产业。高村镇副镇长李刚介绍道。   目前,毛球缝制已经成为高村镇帮贫困户实现致富增收的新路子,镇政府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毛球加工合同,并在8个村庄找到闲置房屋改造成毛球加工扶贫小院。抽调技术人员担任扶贫小院负责人,把毛球加工手工活带到扶贫小院里,按贫困户加工量当场结算工资。由于常年加工活儿不断,目前全镇参与加工毛球的贫困家庭、可实现年增收9000多元,年内就可实现脱贫。   在南宫市垂杨镇宋连寨村的脱贫小院,进院的墙上挂着脱贫小院户主信息、就业贫困人员信息、选定标准和工作制度等,小院里十几个群众在欢声笑语中缝制着五颜六色的小毛球。   36岁的郭艳培是小院的户主,她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来小院工作的长期工有20多人,来自周边的4个村。其中贫困人口17人,随着缝制技术的日益熟练,大家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干活儿快的每天能够缝制800个,而且毛球旺季来临,毛球的加工费用也在逐步提高,预计11月份加工费用能够提高到0.1元每个。郭艳培说:自从贫困人口来到脱贫小院,她们的精神状态都有了积极的变化,特别是一些老人,在缝毛球的同时,精神上得到了慰藉,大家在一起干活儿更有劲。   南宫市是中国羊剪绒之乡,近年来,毛球做为毛绒玩具、皮衣配饰、生活日用品挂件的装饰品,成为人们日常消费新宠,市场需求量连年递增。南宫市政府正是看准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依托当地毛球加工企业,发展公司+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参与毛球加工。   南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00户,贫困人口13627人,是河北省非贫困县中,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之一。如何把扶贫与特色经济的发展绑在一起,正是我们研究脱贫路径之一。为此我们选择了劳动强度低、易入门、工作时间自由的毛球加工项目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将‘生产车间搬到贫困户家门口,让贫困户轻松实现脱贫。南宫市委书记刘金宇说。